|
真水無香 |
|
時間:2013-03-22 00:00 來源:權(quán)瑩 作者: |
|
從一個旅游網(wǎng)站上看見一則宣傳語,說“無需泰山之雄、黃山之奇,我的夢中天堂,一山一水足矣。”中國的山星羅棋布,難以盡數(shù),行者只言說春山含笑、夏山蒼翠、秋山明麗、冬山莊嚴(yán),想必總有到不了的地方。有緣置身山中,得見春琉夏璃,琳瑯繁復(fù),聞風(fēng)起松濤,又聽雨打竹梢,朝起林鳥啾嚀,夜臥織蟲笑聊,這樣的山,讓人心醉神往。然而那水,亦是必不可少。雄奇有廬山瀑布,飛流直下,遙望三千,也有瘦西子那樣濃妝淡抹,娉娉含笑。山沉穩(wěn),水更靈動,如果攀累了腳踏實地的山,也可借用水的靈動洗凈心智,通達(dá)求新。
充滿智慧的中國人很早就懂得依靠水求得心思寧謐的辦法,最普遍的就是飲茶,將有寧神醒目作用的藥葉托載水中,通過飲用,開解心智,通達(dá)全身。到現(xiàn)在,人們飲用的茶品越來越高檔,卻忽略了飲茶最重要的根基,古人飲茶,對泡茶之水多有苛求,太甜太咸都會混走茶葉本該有的香醇,張源在《品泉》中說“茶者水之神,水者茶之體。非真水莫顯其神。真源無味,真水無香。”可見水才是茶味的根源。舍棄余雜之味,真水從不執(zhí)著于顯示自身價值,而能助茶葉自身的甘醇發(fā)揮到極致。
老子也說真水無香,《道德經(jīng)》中一句“真水無香,真人,無智,無德,無功,亦無名。”遭到后世里幾多批判,無非是被扣上寓意消極,阻人奮進的帽子,可是也有人持不同意見,說單憑字面意思,恐怕不能領(lǐng)會圣賢真正的哲思。水,天性柔和,甘愿流向卑下的地方,能滋潤萬物而不與相爭,終日無言,始終如一的永遠(yuǎn)付出,這就是老子眼中圣賢的品格,也是真水無香的品格。古人所尋的真水,多半就這樣一種返璞歸真放下自我的境界,就像是水的本質(zhì)。水,本就是一種無論與何種物質(zhì)相合都會被污染的液體,不需任何名狀,更不需任何贅物妝點,想來人們常說的“真水無香”就是此意。
濱州自從有了四環(huán)五海,水就多起來,靈氣也隨著多起來。南海有觀音聽鯉,北海有碼頭系舟,春雨冬雪,水有了更多的滯留之地。這些水庫多在郊外,在附近總能找到凈化的水廠,水在這里以最本質(zhì)的姿態(tài)靜候,從不喧嘩,仿若只殷殷的期盼能流入千家萬戶,田間地頭,或飲或溉,或洗或涮。輸送水的過程多半悄無聲息,通過地下四通八達(dá)的管道,流經(jīng)需要的地方,既不英雄氣短,更無兒女情長,無絲竹伴奏,也無看客滯留。水廠的勞動者,穿著干凈的藍(lán)色制服,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,他們處理凈化過的水,從管道中緩緩流動,灌溉了工業(yè)和農(nóng)業(yè),亦滋養(yǎng)了工作和生活。然而我們難以說出他們的姓名,他們就像水一樣安靜平凡,他們就像水一樣沉默不爭,不浮華,不炫耀,只是靜待著,用自己的一份辛勞將水的滋潤和靈氣發(fā)揮到極致。
|
|
|